今天在Plurk上看到[節儉是美德]。
前些日子教育部擬將理財課程編入國教教材,課程該怎麼編,引起許多討論。其中不負債,不欠錢的想法更引發不少爭議。
我既不贊成不負債的想法,也不同意節儉是美德。在景氣下滑的階段,中央銀行常祭出利率調降的手段,目的是鼓勵民間企業願意向銀行貸款,也就是借錢,拿借來的錢去進行投資生產等積極作為,以促進經濟發展。所以借貸其實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能夠成長的重要行為。從前大家窮的時代,講不要欠錢,有錢時就存下來,但在今時今日,應有不同的想法。節儉一但成為一個人的習慣,其至決定事情的中心思想,許多未來會跟著改變。小到在房間看電視不開燈,也許影響不了別人,無傷大雅;但要求小孩選填志願要選離家近的學校,可以省食宿,上學可以走路,這左右了一個年輕人的未來,我認為已經走火入魔,這完全不是選志願,而是選省錢,這種節儉我大不以為然。所以說窮爸爸造就窮兒子,窮爸爸凡事以省錢為判斷標準,無形中也影響小孩的思想,甚至小孩的一輩子。他失去了出國留學的視野,失去外地求學的磿鍊,也失去了消費的學習,未來只求一份穩當的工作,有份固定收入,不冒險,不追求成就,簡單生活,平凡過日子,一輩子已經能夠預見。一個國家的人民如果不投資,不消費,整體經濟是不會成長,國家是不會提升的,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相關項四大項中包括有投資I(nvestment)及消費C(onsumer),這不是光靠不花錢可以成就的。 看看日本這過去十年,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,經濟成長也一直停滯不前。所以節儉已不是一個個人或國家該有的思想,更積極靈活的理財行為才是不管個人或國家該學習的,別讓節儉成為阻礙成長的絆腳石,未來須要更多活水。